在希臘神話裡,有一個著名的Eris女神,祂是失序與紊亂的化身,為各種紛擾與困頓的幕後黑手。人們相信,是Eris女神置身在暗夜裡,飄動著祂的長髮,帶來世界的混亂。一切的動盪從未停歇,無論是古老的特洛依戰爭(也許還包括現代的越戰?兩次波灣戰爭?)裡,人類為了爭奪而血腥地彼此揮砍,或者是在我們眼前層出不窮的各種大小爭執,倏忽在前的黑色身影,總是輕盈地撥弄著無數疑惑與不安的心靈。對人類而言,失去了秩序,等於喪失了可以依循的規範與價值。脫序(anomie),召喚出心裡深層的不安與憂慮,讓你我踏在混沌中的每一個步伐,充滿著恐懼,最後只得趨近毀滅。
在每個文明裡、在每個時代裡,其實都不乏有Eris女神的身影。儘管文化相異,人類卻因為對脫序的共同憂慮,渴望擺脫深陷爭執的困頓,甚至想預防一切紛擾再生,透過社會、城邦、政府與國家建立各種規範來降低潛藏失序的可能。歷經了幾個世紀的演進,國家與政府儼然成為確保國內秩序、從事資源配置與傳遞公共服務的核心角色。確實,透過人民授權(delegation)與同意(consent)的方式,將權力集中於具有正當性的超然機制上,或將能有效化解潛在的集體行動困境。然而,類似的實踐長久以來卻造就出由上(國家)而下(人民)的絕對統治(governing)型態,硬生生地在人民與社會之上劃出了僵化的權力結界。
放眼現今社會,許多陳舊、同時也不正當的權力關係持續影響著你我的生活。再加上人類事務所涵蓋的實質議題與複雜程度均已超溢過往,傳統的垂直統治模式其實早已無力回應各式新需求。當人類開始省思各種產生紊亂的危機是否再度出現之際,種種新型態的水平、互動與多元協力關係,開始成為人們堅信能再度確保秩序運行的重要關鍵。其中,最明顯的試驗或主張,就是在1980年代所出現的治理(governance)概念。當時,政策領域的學術社群對於治理研究的討論,大多著重在都市或大都會發展的應用方面。相關論者的研究成果與政策建議,展現了與中央集權體系迥異的新管理模式,並藉此刻畫新時代的新秩序維繫邏輯。直至今日,在全球、國際間、在政府中、在社會裡、在社區內、甚至在你我之間,到處充斥著多元的理論主張與豐富的實踐經驗。沒有多久的時間,「治理」一詞幾乎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話語。
正因為如此,豐富的定義讓治理的概念化過程(conceptualization)失去精準的符指(signified)。被援引或實際應用範圍的廣博,同樣使得治理的操作化過程(operationalization)得面臨更多的挑戰。更諷刺的是,當人們想要找出治理的理論文獻或證成(justify)治理的學理命題時,恍然發現,相關的討論儘管卷帙浩繁,但足以宣稱建立一套完整的、科學的、有知識論體系的理論系統者,卻寥寥無幾。為什麼要研究治理?是人類絞盡腦汁研擬出馴服脫序女神的辦法?還是旨在建構出某種能追求更好生活的計畫或機制?要回答這個問題,可能不是一篇短文可以回應,更非僅僅透過幾篇期刊論文或幾本專書的專研,就可以從中尋得「正確」的解答。事實上,治理研究的問題意識與最終目的,還是得端視研究者的身份、需求、取徑、以及想要獲得哪一個層面的解釋而定。
「治理」究其本質而言,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。儘管在經驗意涵上,各種不同議題與分析層次(level-of-analysis)中的成功集體行動邏輯,或許可以增益其應用廣度與學理外部效度(external validity)。不過,在理論意涵上,此一概念大體上只是揭示了某種會不斷調整、動態發展的可欲確保秩序方式。對我們而言,如何讓這個眾所皆知的概念更加的精確,如何讓有興趣瞭解相關學理主張與實踐經驗的社群,能清楚掌握箇中脈絡,就是最初欲深入研究治理的主要原因。藉著《理路》的出版,我們希望能竭盡己力,為台灣社會科學界的治理研究略盡棉薄,期望透過這份電子月評,拋磚引玉,激盪出更多兼顧學理意涵與實務操作的多元討論。
本期的《理路》是創刊號。為求嚴謹辦刊,我們經由同儕審查(peer review)後,共計蒐錄了四篇專論與一篇評介。其中,徐文簡要回顧了晚近受全球化影響下的跨國經貿合作趨勢。她強調FTA不但具有經濟上的效力,在政治層面亦將具備相當程度的影響力。因此,國家藉著簽署FTA除了可以強化自身的經濟競爭力,更能消弭全球化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;另一篇探討國際治理的文章,則是楊昊在概念層次上就區域制度對國際合作影響的分析。楊文指出區域治理核心,將會是「國家-國際制度」關係的重新詮釋。就制度分析的角度而言,此即象徵著國家需求與制度供給間之動態平衡的體現;前兩篇文章探討的是國際層次或區域層次的治理邏輯與實踐過程,相較之下,黃信豪與黃菊兩位作者則從不同層次與不同面向探討治理的實踐。兩位作者強調在追求善治的過程中,政治菁英的角色實不容忽視;除了菁英角色在治理研究中的重要性,李文則是分析了另一種相對於菁英政治的基層參與模式----社區主義的治理型態。他主張政府在新型態治理過程中的角色,應該是掌舵者而非直接划漿者;除了國際層次與國家層次的分析,社會層面的治理議題近年來逐漸受到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的重視。張文論及從網路中衍生出的Kuso文化,將逐漸引發既有的意義、價值、秩序的混亂。該文提到惡搞現象反映在廣告研究上,更涉及到廣告傳播機制以及說服訊息管理等治理議題。最後,本期另收錄了一篇〈把政府帶回來?Margaret Levi真正想要告訴我們的是…〉的書評,該文回顧了Margaret Levi在2006年的新著,並重新探討政府在新公共治理結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。
創刊號的發行,是我們在歷經一段漫長時間的努力後,所經營的初步成果。經過幾個月的規劃,終於把幾個年輕人的共同事業付諸實踐。這是一個理想,但已不再是夢想。作為創刊號的主編,對身旁的好朋友們除了感謝,還是感謝。如果沒有大家的鼓勵、支持,如果參與的朋友沒有憑著一股傻勁,把藏在心裡的各種理想逐一實踐,《理路》的創刊號終將難以發行。最後,我要特別謝謝幾個好伙伴:謝謝春炎的支持與隨時給予最真實、適切的寶貴意見;謝謝柏諭平日的提醒,並且在千辛萬苦中還擠得出時間豐富我們的創刊號稿件;謝謝郁芬在平日工作忙碌之餘,還願意抽空支援我們的理想實踐計畫;謝謝信豪,儘管患了嚴重感冒,還是不忘打拼共同事業的鬥志;更要謝謝黃菊,在遙遠的紐約,天氣冷得可以,工作也忙得可以,但還是很細心地看重這份共同事業、記著發刊與修訂的時間;此外,還要謝謝不斷提醒網頁修訂、創刊號格式與目錄規劃等細節問題、持續默默付出的朋友。有太多的感謝,始終說不完;有太多的願景,始終想實踐----我們會繼續努力的!***
(本期主編:楊 昊)
Why Do We Study Governance?
詳細內容,請按此下載《理路》創刊號全文。
《理路》月評是一份從事治理研究的期刊,竭誠歡迎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中對治理研究有興趣的朋友,共同參與知識共享、概念共創的行列。來稿文章請恪守學術規範,內文若有引述或轉註文獻,請依照一般學術期刊格式處理,並在文末附上參考文獻。網路資料請於註腳處引述其網址與瀏覽日期。 投稿《理路》月評的文章可分為「專論」與「評介」兩種形式,亦歡迎讀者踴躍來信提供各類建議或批評指正。符合專文內容者,文長約以3,000字之內為佳;書評、文評或知識引介則以2,000字之內為佳;特稿、對話論壇與來信批評則不限字數。投稿文章請另附中英文題目、三個以上的中英文關鍵詞、以及三十字之內的中英文提要,並附上作者主要學歷或職稱。《理路》編輯委員會力求尊重原稿件內容,唯保留來文刊登刪改權。 《理路》編輯委員會 2007/2/5
2007年3月4日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