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理路》徵稿 / GD CALL FOR PAPER (2007/2/5)

《理路》月評是一份從事治理研究的期刊,竭誠歡迎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中對治理研究有興趣的朋友,共同參與知識共享、概念共創的行列。來稿文章請恪守學術規範,內文若有引述或轉註文獻,請依照一般學術期刊格式處理,並在文末附上參考文獻。網路資料請於註腳處引述其網址與瀏覽日期。 投稿《理路》月評的文章可分為「專論」與「評介」兩種形式,亦歡迎讀者踴躍來信提供各類建議或批評指正。符合專文內容者,文長約以3,000字之內為佳;書評、文評或知識引介則以2,000字之內為佳;特稿、對話論壇與來信批評則不限字數。投稿文章請另附中英文題目、三個以上的中英文關鍵詞、以及三十字之內的中英文提要,並附上作者主要學歷或職稱。《理路》編輯委員會力求尊重原稿件內容,唯保留來文刊登刪改權。 《理路》編輯委員會 2007/2/5

2007年6月8日

主編的話:治理看不見或看見?

很快的,進入了六月份,六月四號中央通訊社新聞頭條整理中,國內的四大報新聞標題頭條包括:美參訪率團看脫衣舞(自由時報)、踢爆摸三點貼花瓣狎多女多女(蘋果日報)、甘乃迪機場險爆炸(聯合報)、謀炸甘乃迪機場偵破(中國時報)。從這樣的頭版標題,除了可以看見國內四大報的新聞價值呈現嚴重落差,另可將其區分對立的兩邊,一邊為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的八卦花邊,另一邊則為聯合、中時呈現典型、國際亂象。然而不論格局為何,都一致呈現了世界卑鄙與混亂的形象。不免讓人思考,與此同時,全世界甚至全島內是否還有一些更具正面價值,或者新聞價值的新聞更能當上頭條?以這些新聞標題作為例子,用意在回頭反思,每日大眾所接觸是什麼樣的資訊,而又有多少人會與之起舞?我們應該隨著大眾新聞起舞?又有多少人會因此而帶著挑斤減兩、深怕世界不黑暗、台灣不卑鄙的眼光,看著我們這個世界和我們身邊的人?值得我們進一步來省思。

就此,本期《理路》收錄了兩篇專文,以及一篇特稿。其中兩篇專文議題均針對跨國公司面臨治理問題,從不同面向以之探討。並從中簡要剖析,面對這樣的治理議題,跨國企業應該發展什麼樣可能的治理邏輯與實踐策略。其中,首篇文章林文就大陸的台資企業組織溝通出發,探討因為兩岸文化落差所造成的溝通問題,並進行了初步分析,以此反思台資企業在消除溝通障礙上應注意的面向和解決方針;譚文則在企業國際化的背景下,從國際化階段理論的角度切入,探討企業國際化過程中應該面臨的組織變革問題,以及可能的因應策略,並佐以企業發展的實際個案進行簡要的討論。

最後一篇林文,很特別的,則是從近年興起的紀錄片進行分析,探討文化、歷史與個人之間混亂如何得以獲得化解,透過分析以二二八受難家屬為題材的紀錄片拍攝與內容,梳理出命運與歷史破敗的虛實之間,如何透過紀錄片這樣的文化媒材,從事梳理,最終讓歷史與記憶的廢墟得以獲得解脫。箇中呈現出的文化治理邏輯,著實讓邁入第五個月份的《理路》的治理概念更加擴充了。從當代混亂生產過量而治理不足的窘境中,我們殷切期待各界能夠不吝指教,分享與提供更多元的視角,協助閱讀者以更正面積極的態度來看待我們的世界、我們的周遭、我們的親人與朋友。***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