處在社會之中,人類不可避免的,常常受制於比自身還要巨大的形式與機制,正因為深處其中,所以看不清楚。因為巨大的形式造成了模糊距離,所以使得人類看不清楚,如此的不清楚導致了生活盲目的困窘與焦慮。幸好,人類之中總有些人努力瞭解,想要這一點。嘗試基於學科訓練與啟發,對世界各層次的危機進行觀察,即便可能被安於現狀者視為「危言」。
就此,本期《理路》收錄了兩篇專文,以「危言」為主軸,嘗試進行相關知識的引介與評述。首先,張文以消費社會的討論,嘗試藉由美形的消費現象作為個案分析,嘗試瞭解處在消費社會邏輯之中的消費者,如何看待自身消費行為的意義。相較於社會層次的觀察,徐文則將關注焦點置於區域間的環境議題,深入探討國際公約-《京都議定書》簽訂與否,展現出各國對環境保護(特別是全球暖化)議題的態度,其中涉及的國際環保合作會面臨何種可能的問題。以此,繼續以治理研究視角,嘗試對治理的概念進行更多元的理解與開展。***(本期主編:張春炎)
● 請按此下載《理路》。
《理路》月評是一份從事治理研究的期刊,竭誠歡迎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中對治理研究有興趣的朋友,共同參與知識共享、概念共創的行列。來稿文章請恪守學術規範,內文若有引述或轉註文獻,請依照一般學術期刊格式處理,並在文末附上參考文獻。網路資料請於註腳處引述其網址與瀏覽日期。 投稿《理路》月評的文章可分為「專論」與「評介」兩種形式,亦歡迎讀者踴躍來信提供各類建議或批評指正。符合專文內容者,文長約以3,000字之內為佳;書評、文評或知識引介則以2,000字之內為佳;特稿、對話論壇與來信批評則不限字數。投稿文章請另附中英文題目、三個以上的中英文關鍵詞、以及三十字之內的中英文提要,並附上作者主要學歷或職稱。《理路》編輯委員會力求尊重原稿件內容,唯保留來文刊登刪改權。 《理路》編輯委員會 2007/2/5
2007年9月11日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